譬如上面幾頁都可以照著書中小女孩的疑問問問孩子,看看你們家的孩子會有什么充滿童趣的回答吧。等孩子回答完,再一起和TA仔細看看圖片,你會發現作者真是煞費苦心。比如在上圖中,我們發現看似又白又軟的小兔子其實在拉屎放屁。

在上圖中,看似干凈的河水其實遠處正有小男孩在河里撒尿。所以這本繪本用圖片的小細節巧妙地告訴孩子,生活中看似干凈的東西其實并不干凈,還是需要我們多洗手,注意衛生。讀多了繪本,我們就會發現繪本的文圖結合真是非常巧妙,很多小細節都在圖片里面隱藏著,需要我們一起發現它們,這樣也更能理解作者的用意。
所以當我們遇到和這本繪本一樣,圖片補充了文字的一些信息時,我們除了分享文本內容,還要和孩子一起仔細觀察圖片做互動閱讀,這樣能更好地全方面圖文結合地理解這本繪本,發現繪本的奧秘。
讀完繪本以后,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現在你知道我們為什么要經常洗手了嗎?我們還可以回過頭來和孩子一起重新找一找繪本中的細菌都藏在哪里。這本繪本好幾頁都藏著細菌,看看細菌們在做什么非常有趣,相信孩子們也會很感興趣,同時也能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細菌”的存在,了解不洗手的危害。


譬如在這幾頁上都有細菌在做著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和孩子聊一聊,這些細菌都在做什么呢?一起看圖說話,發現細菌的小生活。
閱讀結束后,我們還可以和孩子聊聊如果經常不洗手,生病了會怎么樣?如果孩子曾經有類似的經歷也可以聊一聊,讓孩子明白洗手的重要性,健康的重要性。我們也可以和孩子回頭來看看關于生病的這幾頁。

譬如生病了去醫院要做什么檢查呢?是不是和圖片中一樣,看看喉嚨有沒有發炎,用聽診器聽聽肺部有沒有雜音等等,或者是不是還要打針吃藥呢?相信有過這種經歷的孩子會有很多共鳴,孩子也會進一步明白洗手的重要性,健康的重要性。
我們和孩子一起讀繪本的時候,除了把故事讀給孩子聽,也可以根據故事內容,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閱讀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啟動了自己的思維,他有主動的思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這也是閱讀相比較看電視最大的優勢之一,孩子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是在這樣的閱讀中一天天積累起來的。
回到這個故事中來,當然,孩子畢竟是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和按照這個道理去做中間還是有差距的。孩子天性喜歡做有趣的事情。同時,我們發現這個故事的結尾也非常符合孩子的天性。

這個有趣的結尾不是強硬讓孩子馬上正視洗手這件事,而是給孩子一個緩沖的時間和空間,“下一次”,對,聽故事的孩子也會記住這個下一次,那么從下一次開始好好洗手,也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呀.
另外 ,大家看過這本繪本后,可以特別留意一下這本繪本中有一個發條小人。封底就有,它還在繪本內頁其他地方出現過。

為什么會有這個發條小人呢?也許作者是在告訴我們大人,孩子畢竟不是發條小人,全部能按照我們的意思去做,有時候也會倔強,也會挑戰我們,那我們要做的也許就是調整自己的狀態,想辦法讓這件事變得有趣一些。
像這一類和孩子生活密切相關的的繪本,特別適合閱讀時和孩子一起互動,讓孩子聯結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們也可以結合繪本讓孩子知道好的行為習慣是怎樣的,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繪本的作用。
雖然我們說繪本不是萬能藥,專門用來解決問題的,但是,繪本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可以更輕松地用故事的形式來解決孩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