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子老師,江門老約翰繪本館館長,畢業于南開大學社會學專業,親子閱讀推廣人。 因孩子與繪本結緣,七年親子閱讀實踐,藉由童書重新認識童年的深刻與豐富,深信故事中有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巨大力量,比如勇氣與自信,比如責任與愛。 時至今日,全世界已出版的優秀繪本數也數不清,大概讀得多了,人也會變挑剔,況且世間永恒的主題來來回回就那么多個,情節難免有相似,道理難免講得太正確。好在,有些作家的作品就是可以獨樹一幟,令人過目難忘,心生歡喜。 白希那的繪本,之前只買了《云朵面包》和《月亮冰淇淋》,止步于《澡堂里的仙女》,原因嘛,大概因為封面的仙女形象實在是驚悚,不僅考慮到孩子,連我自己也有點抗拒。仙女——想想那些耳熟能詳的民間和神話故事——不應該多幾分美麗夢幻的感覺嗎? 白希那偏不,她不想刻意營造甜美童話。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難道就不美好嗎? 全盤接受并愛上她的作品,源自接下來要分享的這本書——《糖球》。 故事開始于一個小男孩(東東)的自述,“我自己玩”,“他們總是不帶我,所以,我打算自己玩”。
因為需要新的玻璃球,他走進了雜貨店,結果買了一包從沒見過的糖球,孩子的世界里,美食永遠排第一位呀。 這包大小、形狀、顏色都不一樣的糖球,馬上就給東東的生活帶來了奇妙的變化。 “投訴”遙控器塞得它很疼,爸爸放屁很臭。讀到這一頁,誰都會忍不住笑出聲來吧,對“屎尿屁”的關注,又是孩子的世界呀。 原來一起生活八年也未必足夠了解對方的想法,珠珠的“逃跑”不過是因為想休息。 接下來出場的是爸爸,滿滿一頁的嘮叨,真是像極了真實生活中的我們這些家長。恐怕也映射了當下親子關系中,“孩子受不了、父母不自知”的日常狀態…… 但吃下一顆糖球,東東恍然發現,日日的嘮叨其實只代表了一句爸爸說不出口的話——“我愛你”。 讀到這里,心情是不是也從沙發和狗帶來的荒誕幽默中,慢慢柔軟下來了? 第四顆糖球是顆泡泡糖。去而復返的泡泡,帶來的是奶奶的聲音。 
通過奶奶的話,可以猜到她應該已經不在了,于是東東把泡泡糖粘在餐桌下面,為了“以后可以隨時和奶奶說話了”。 看到這里,我的鼻子酸了,眼淚也涌了出來。在東東的世界里,奶奶一定是他為數不多可以自由自在交談的人,也一定是個十分疼愛他的祖輩。書里沒有一句話描寫東東的心情,但我們都懂,因為珍惜,才會舍不得輕易丟棄。 從沙發到陪伴八年的寵物狗,再到不善表達的爸爸和離開人世的奶奶,隨著一顆顆糖球的魔法,我們一步步走入東東的世界,不僅僅是現實生活的世界,也是他的內心世界。從輕松幽默到傷感落淚,接下來,糖球還會帶來怎樣的魔法呢?
不得不說,白希那真的很會講故事,從人物出場順序,到情緒的悄然變化,都非常有層次感。在體驗了飽滿的親情后,她帶我們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對,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呢。 當你勇敢地從自己的小世界走出來后,總會有新的發現和收獲。就像東東,這個“自己玩”的男孩,最終也能交到朋友。 吃下最后一顆透明糖球,竟然什么聲音也沒有聽到,奇怪嗎? 非常喜歡這個結尾,白希那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神奇的魔法世界,但也沒有忘記提醒我們:真正的成長,不能依靠道具和魔法,真正的成長,只能來自我們自己的力量。要說呢,我們每個人的手中,其實都是握有魔法的吖! 如果你對比前后環襯,會更清楚地感受到東東的變化與成長。

這也是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吧,上一刻還不堪其擾的困難,下一刻,他們可能就會破繭成蝶。 合上《糖球》,心情卻還許久沉浸在故事中,缺失母親角色的家庭、敏感自卑的孩子、嘮叨的父親、離開人世的奶奶,故事的背景令人心酸,但好在白希那一點也沒刻意渲染這些。 的確,不完美是世間常態,但在這不完美中,她偏要挖掘出一點美好,一點勇氣,一點溫情。 有沒有魔法并不重要,能打動人心的,也從來不只是轟轟烈烈。 孩子不需要完美的世界、完美的家庭,只要身后有愛,他們終究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之路。
|
|
|
|
|